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一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zhì)。(寒風一作:風飚)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贊許感嘆。
你為什么單單贊賞梅花?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jié)果實。
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zhì)。
中庭:庭院中。
咨嗟:嘆息聲。
君:指上句"偏為梅咨嗟"的詩人。
其:指梅花。
作花:開花。
作實:結(jié)實。
爾:指雜樹。
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
華:通“花”。
霜質(zhì):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huán)境的本質(zhì)。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边@兩句是說,庭中的雜樹眾多,我卻偏偏贊嘆梅花。這里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征意義。“雜樹”,即指一班無節(jié)操的士大夫;“梅”,指節(jié)操高尚的曠達之士。詩的內(nèi)容是贊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雜樹作襯墊,襯墊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觸發(fā)了雜樹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問。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說,請問你為什么單單偏愛梅花呢?這“問”的主語是“雜樹”?!蔼殹弊志o扣著“偏”字,將問題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這兩句是說,那是因為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雪之中開花,冷露之中結(jié)實。詩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贊美梅的理由,但是為了使發(fā)問者(雜樹)對自己有所了解,所以又接著說明為什么雜樹們不及梅的理由。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zhì)?!边@幾句是說,而你們呢,只能招搖于春風,斗艷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在寒風中零落,終究沒有耐寒的品質(zhì)。
詩人在耐寒這一點上,把梅和雜樹作了比較。這樣一來,贊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闡發(fā)。
這首詩結(jié)構(gòu)單純,一二句直抒己見,第三句作為過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辭爽直,絕無雕琢、渲染之態(tài),比如對梅的描寫,這里就見不到恬淡的天姿,橫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動,更沒有什么后世常用的高標逸韻,力斡春回的頌詞,而只是樸實無華,如實道來——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其句式韻腳,也隨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詩人以如此單純樸拙、隨意自然的形式,說著并不怎么新鮮的事情,卻有幾分“稚”趣,然而“念其”、“念爾”,足見褒貶之意,了然于心,所以觀點相明,一問即答,快人快語,切中要害,絕非率意而成。
如果說傲霜獨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寫照,當然也是詩人自我形象的`體現(xiàn)。那么“零落逐寒風”的雜樹,便是與時俯仰,沒有節(jié)操的齷齪小人的藝術(shù)象征。詩人將他們加以對比,并給予毫不猶豫的褒貶,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剛正磊落的胸懷,也反映了詩人對世風日下的擔憂。
這首詩雖是詠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懷無不熔鑄其間。就以上所言,又顯示出它慷慨任氣、沉勁老練的特色。
本詩主要是托諷之辭,采用雜言,音節(jié)頓挫激揚,富于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xiàn)了詩人鮮明的態(tài)度。這與作者個人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tǒng)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zhì)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jié)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贊揚。這里還包含著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quán)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陜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二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稀稀落落地梅樹枝條歪歪輕斜地掛滿那潔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條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著斑斑點點的雪花在陽光照射下閃著晶瑩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綻開放了,這使得想要在春天競吐芳香的種種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來的信息傳遞出去,又怎么會害怕被厚厚的積雪所深深埋藏呢!請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傷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讓主宰春天的神東君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讓開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傷曲調(diào)而過早地凋謝。
疏:稀疏,稀落。玉瘦:點:閃著,泛著。休:莫,不要。
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全曲主調(diào)出現(xiàn)三次,故稱三弄。
東君:司春之神。主張:當令,作主,主宰春天。
稀疏的梅樹枝條橫斜著,潔白如玉,剛勁有力;花萼上點綴著顆顆雪珠,反射出晶瑩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開了,競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來的信息傳遞,又哪怕那雪壓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復(fù)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為春神正在主宰著人間。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嚴冬阻擋不了春天到來的腳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氣息?頌揚了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詩人以頌贊梅花的口吻來寄托自己的愛國思想。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玉笛不要再吹奏那傷感的“梅花三弄”曲調(diào)了,春神就要來到人間,主宰大地。表達了詩人愛梅、惜梅之情,請東君為梅花作主,讓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讓梅花凋謝。
陳亮一生極力主張抗金,反對投降,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睹坊ā芬辉?,表達了他的愛國之志,對抗金的勝利、國家的.前途,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詩是詩人情感發(fā)展的產(chǎn)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擋不了在春天陽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壯成長,那么,投降派的種種茍且的言論又怎能阻擋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呢?進一步以頌贊梅花的挺然獨立來表達對投降派的強烈譴責,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戰(zhàn),反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三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作品賞析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簡析】:
這首詩通過寫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潔白無瑕,贊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八木印笔枪糯娜藦奈锱c環(huán)境的結(jié)合中提煉出的具有特別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松,以畫,畫姿則聯(lián)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xiàn)神,皆謂借物言志。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于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征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huán)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huán)境結(jié)合,當然在墨畫中環(huán)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huán)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墻角”兩字點出環(huán)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墻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墻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皵?shù)枝”與“墻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shù)枝梅”的姿態(tài)?!傲韬眱勺指卿秩玖艘环N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shù)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獨自開”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并且是“遙知”。為什么?“為有暗香來”。“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xiàn)的動感。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遣唐使制度指的是日本在公元630年到公元895年向唐朝派遣使團學(xué)習(xí)唐朝先進文化的制度。接下來我們具體來看看日本的遣唐使制度。公元630年,當時是唐朝貞觀四年,日本舒明天x向唐朝派遣了第一批遣唐使,使團成員包括正使﹑副使﹑判官﹑錄事等,還有大批的師﹑水手以及翻譯,畫師、樂師、各行工匠等等。自此之后遣唐使成了日本的一項重要制度,在之后的兩百六十多年中一直被沿用。遣唐使來到唐朝首都長安,主要學(xué)習(xí)唐朝的文化,以及各種先進的技術(shù),還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當時的唐帝國朝廷面對這些外來的學(xué)習(xí)者也是非常歡迎的,由皇帝親自接見,宴飲賞賜之后就可以在長安學(xué)習(xí)了。
日本遣唐使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學(xué)習(xí)唐帝國的先進文化和制度,然后回國之后自己運用,以此來帶動日本國內(nèi)的改革。在遣唐使制度實行的兩百多年里,日本獲益良多,學(xué)習(xí)了唐朝的先進文化和制度,完成了自己國內(nèi)的變革。到了公元895年的時候,由于唐朝國內(nèi)政局動蕩不安,加之日本基本完成了改革,所以遣唐使臣上奏天x廢止了遣唐使制度。遣唐使制度對于日本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推進了日本國內(nèi)經(jīng)濟文化的大發(fā)展,也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在這期間,遣唐使的人數(shù)也是不斷增加的,由最初的兩百多人,發(fā)展到后來的五百多人,當然他們學(xué)習(xí)的東西也是不斷完善的。唐朝政府對待遣唐使的態(tài)度也是非常友好的,來的時候歡迎,走的視時候歡送,遣唐使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遣唐使制度不是向唐朝朝貢稱臣的`制度,這和附屬國的朝貢是不一樣的。以上就是遣唐使制度的一些簡單概況了。
遣唐使制度成為了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日本社會因為遣唐使學(xué)習(xí)回去的文化和制度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當然遣唐使對于中國也是有很大好處的,那就是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使得絲綢之路延伸到了日本。那么遣唐使的貢獻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們歸納一下遣唐使的貢獻。遣唐使對于日本的貢獻,首先是引進了唐帝國的法律條款,推動了日本社會制度的改革。遣唐使團每次到長安之后都是如饑似渴的學(xué)習(xí),他們博覽群書,還實地考察,回國后參加政事的處理,模仿唐帝國的法律條文,使得自己國家的法律條文得到完善和規(guī)范。此外,遣唐使還建議日本政府仿效唐朝的教育制度,在各地開設(shè)了學(xué)校,學(xué)習(xí)唐朝文化,培養(yǎng)人才。遣唐使的第二大貢獻是汲取了唐朝文化,提高了自己的文化藝術(shù)水平。遣唐使每次都是帶著大量的漢文書籍和佛經(jīng)回國,日本朝廷上下對唐詩文化都贊嘆不已。遣唐使還搶唐朝的書法,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shù)帶回了日本,加速了日本民族文化的融合。最后,遣唐使的貢獻還在于將唐朝的很多技藝帶回了日本,圍棋、相撲、馬球都是學(xué)習(xí)唐朝的。
當然遣唐使的貢獻不單單是對日本社會的,對中國也是有一定貢獻的。遣唐使促進了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增加了唐帝國的威信,同時也使得絲綢之路向東得到延伸。總之,遣唐使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推動了整個日本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四
謝卻蘭橈信杖藜,千峰盤磴入花畦。
晴云度影迷三徑,暗水流香冷一溪。
僧寺多藏深樹里,人家半在夕陽西。
登臨更上朝元閣,滿壁苔痕沒舊題。
注釋。
蘭橈:蘭為蘭舟、木蘭舟;橈為船槳。合用仍指船。
磴:石梯,石階。
花畦:猶言花地,指梅樹林。
三徑:本指庭院,家園。
人家句:謂村落人家有一半在西面山下。
朝元閣:玄墓山上一座樓閣。
沒:掩沒,覆蓋。
舊題:以前的人題寫的詩文。
注釋。
蘭橈:蘭為蘭舟、木蘭舟;橈為船槳。合用仍指船。此句謂下船上岸,拄杖步行。磴:石梯,石階。花畦:猶言花地,指梅樹林。
三徑:本指庭院,家園。晉趙岐《三輔決錄?逃名》中載,西漢末,王莽專權(quán),兗州刺史蔣詡告病辭官,隱居鄉(xiāng)里,于院中辟三徑,供自己與好友求仲、羊仲來往,不與他人交接。此處僅指三條乃至多條路徑。此句謂由于云陰和樹影所障,在梅林中迷了路。
人家句:謂村落人家有一半在西面山下。
朝元閣:玄墓山上一座樓閣。沒:掩沒,覆蓋。舊題:以前的人題寫的詩文。
鑒賞。
此題詩共二首,今選其之一。玄墓為山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七十里。亦名萬峰山。又名袁墓山,傳秦漢時有袁姓高士隱居并逝葬于此。又名鄧尉山,傳漢代高士鄧尉曾在此隱居。山上多梅,蔚然成林。為蘇州市遠郊太湖畔重要旅游景點,風光勝地。元公乘船而來,乘興登山,于疏影橫斜的默林中留連觀賞,甚得其樂。景自然是美勝絕倫,詩也寫得從容優(yōu)雅。讀此詩,亦如臨此境,很是受用。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五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的是梅花的幽香。
5、知道
翻譯
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詩人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達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詩人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詩人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和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背景
此詩的寫作背景是: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灰意懶的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已經(jīng)歷了兩次辭相兩次再任,非常郁悶。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六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知道。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七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譯文:
在酒席筵邊,唱的是小令,我見到了玉簫。銀燈把她映照,只一曲輕歌,便顯出嫵媚嬌嬈。在歌聲中醉倒,誰能認為這是一種遺憾而產(chǎn)生懊惱呢?歌聲停歇了,帶著余音歸來,酒意還不見消。
春天如此靜悄,春夜如此漫長,遲遲不見破曉。仰望碧空的游云,難道它跟楚國宮殿一樣地天遠路遙。做個夢吧,只有夢境才能打破束縛人的框框條條,這是夢,還是真,反正我踏著滿地楊花走過了謝家的小橋。
注釋:
小令:短小的歌曲;玉簫:此代指一位歌女。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中《玉簫記》載:唐韋皋少游江夏,館于姜氏。姜令小青衣玉簫伏侍,因漸有情。韋歸省時,約五至七年娶玉簫。后衍期不至,玉簫遂絕食死。后轉(zhuǎn)世,仍為韋侍妾。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銀燈:表明燈火輝煌。
夜迢迢:形容夜漫長。碧云天:天上神仙所居之處。楚宮:楚王之宮殿,此暗用楚王與巫山神女的典故。夢魂: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慣得:縱容,隨意,拘檢:檢束,拘束。謝橋:唐宰相李德裕的侍妾謝秋娘是當時著名的歌妓,李曾作《謝秋娘》悼念她。后世因以“謝娘”泛指歌妓,以“謝家”泛指歌兒舞女的居處,“謝橋”代指通往煙花巷陌的路。
賞析:
詞寫春夜懷人,深情款款,搖曳多姿。上闋寫一見鐘情的感動?!疤龐啤?,足見傾心愛慕之甚。歇拍兩句又是極限化的描寫,強調(diào)極端的陶醉之情和拼死拼活的行為。下闋寫別后的思念和渴望。春夜悄悄且迢迢,夜空高深莫測,美人是仙女,遙不可及,現(xiàn)實中不能相會,只好付諸一夢了,夢雖虛幻,但卻是自由的,可以任情任性,無拘無束地愛。
起句寫酒筵初遇。“尊前”點相遇之地。唐范攄《云溪友議》載有韋皋與姜輔家侍婢玉簫的戀情故事。韋皋少寓姜氏府,與玉簫有情。韋皋辭歸,留一玉指環(huán),相約七年來娶,及逾期不來,玉簫絕食而死,后韋皋憶舊,玉簫轉(zhuǎn)世與韋聚合。玉簫韋郎兩世姻緣的.故事,成為古代盛傳的風流佳話。這里以“玉簫”代指伊人,或許雙方當時心許神會,有一段情緣?!般y燈”,表明這是一次燈火輝煌的宵宴?!耙磺龐啤保瑢懗鲆寥松嚦霰姡搀w現(xiàn)了詞人對之由衷的傾倒和加意的頌美?!案柚小眱删渚o承“一曲”而來,寫宵宴盡歡而散?!案柚凶淼埂?,見出陶醉之深,“唱罷歸來”見出流連之久。拼上“醉倒”而無遺憾,夜深“歸來”而醉意尚濃.充分表現(xiàn)出詞人興致的高昂。那么詞人不僅陶醉于醇酒,陶醉于妙曲,更為麗人嬌艷的儀容和溫馨的柔情蜜意所醉倒,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說上闋是寫歌筵艷遇之樂.那么下闋則是寫歸來相思之苦。前三句從兩人時空的阻隔處著筆,春光是那么寂靜,黑夜是那么漫長,雖然同戴一個碧澄澄的天字,然而伊人的閨閣卻無比遙遠?!俺m”在此借指玉簫居處,也暗示其人飄然消逝。兩人形跡阻隔,蓬山萬里,無緣相遇。佳會難再。人問世的肉體形骸,難以超越時間、空間、社會、物質(zhì)、禮俗等等條件的制約,而神魂夢思則可以自由地翱翔。人們現(xiàn)實中無法重溫的感情滿足,難以實現(xiàn)的精神追求。卻可以在夢幻中求得某種補償?!皦艋陸T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就是以夢會故人來彌合現(xiàn)實的憾恨。夢魂是向來不受管束的,今夜又踏著楊花走過謝橋與伊人相會?!疤罨ā薄ⅰ斑^謝橋”顯示夢境的迷離縹緲,極有意趣。相思難逢,寤寐思服,形之夢境,非只一次,可見小晏的鐘情,離思的沈摯。
全詞兩種場景,兩種氣氛,由宴集之酣暢到孤眠之清寂,以溫馨的現(xiàn)實比襯飄忽的夢幻,先實后虛,結(jié)拍出語新警,意趣幽緲,余味不盡。
文檔為doc格式。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八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注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俺哑G”
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jié)過后,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
“丹藥”的“丹”雙關(guān)義就是紅?!巴迪隆本洌赫f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jié)。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注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逞艷”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于蘇軾《定**·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焙?,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jié)過后,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于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誤吞”句:說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暗に帯钡摹暗ぁ彪p關(guān)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jié)。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賞析。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jié)習(xí),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yīng)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lián)句作詩不應(yīng)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lián)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tài),可見其自恃節(jié)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huán)境教養(yǎng)所造成的。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九
思前別。記時節(jié)。美人顏色如花發(fā)。美人歸。天一涯。娟娟姮娥,三五滿還虧。翠眉蟬鬢生離訣。遙望青樓心欲絕。夢中尋。臥巫云。覺來珠淚,滴向湘水深。愁無已。奏綠綺。歷歷高山與流水。妙通神。覺知音。不知暮雨朝云、何山岑。相思無計堪可比。珠箔雕闌集千里。漏將分。月窗明。一夜梅花忽開、疑是君。
遙想當時離別也是這樣寒蟬時節(jié)。
那指頭如霞的花蕾啊,也不及你新上的紅妝匆匆一瞥;。
你就這樣走了,從此天各一方,就連天上的月亮啊。
那月亮,也半盈半虧的為我的心附和。
如遠山的黛眉似蟬翼的青絲就這樣的。
就這樣的與我。。。永遠相別。
靜靜的看著那定情的小樓啊,我傷心欲絕。
還好有夢中,可以重新尋找回味。
可是終究要醒的啊,在這凄清的夜里。
醒來后看不見你,只有連珠的落淚,向不見底的湘江流去。
我已經(jīng)不會哀愁了,談起古琴曲期望佳話中的高山與流水。
期望著知音再回。
我的能夠同我靈犀的知音啊,遠去。
我的能夠震我新湖的石子啊,消弭。
不知道當初是否真的有你和我的暮雨朝云。
還是曾經(jīng)也不過是我意念中的,幻影?
塵世間哪里還有一種情思如我對你的相思般。
最美麗的珠簾和雕梁畫棟的亭宇也不及。
夜已央月幸我的小窗是你來了么?
如果不是,梅花怎么會一夜這么嬌妍?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衛(wèi)州(今河南衛(wèi)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后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十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知道。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十一
你就這樣走了,從此天各一方,就連天上的月亮啊。
那月亮,也半盈半虧的為我的心附和。
如遠山的黛眉似蟬翼的青絲就這樣的。
就這樣的與我。。。永遠相別。
靜靜的看著那定情的小樓啊,我傷心欲絕。
還好有夢中,可以重新尋找回味。
可是終究要醒的啊,在這凄清的夜里。
醒來后看不見你,只有連珠的落淚,向不見底的湘江流去。
我已經(jīng)不會哀愁了,談起古琴曲期望佳話中的高山與流水。
期望著知音再回。
我的能夠同我靈犀的知音啊,遠去。
我的能夠震我新湖的石子啊,消弭。
不知道當初是否真的.有你和我的暮雨朝云。
還是曾經(jīng)也不過是我意念中的,幻影?
塵世間哪里還有一種情思如我對你的相思般。
最美麗的珠簾和雕梁畫棟的亭宇也不及。
夜已央月幸我的小窗是你來了么?
如果不是,梅花怎么會一夜這么嬌妍?
梅花贊原文答案篇十二
亞枝低拂碧窗紗,鏤月烘霞日日加。
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憐處士已無家。
翻譯。
梅樹花枝低垂輕拂綠色窗紗,花朵似鏤月烘霞漸漸盛開,美麗的無以復(fù)加。
希望你永開九分與以梅為妻的林和靖長相伴,只可惜處士已無家可歸。
注釋。
鏤云:寫花的質(zhì)感輕盈勻薄。
烘霞:寫花的顏色艷麗鮮明。
祝:祝愿。
汝:你。
賞析。
“梅花開到九分”這個題目就很有意思。如開到十分,便是全盛了。古人很早就明白滿招損,盈必虧,物極必反的道理。全盛的梅花接著便會凋零的。所以慧心的詩人寧愿花只半放,以蓄其開勢,有道是:“山腳山腰盡白云,晴香蒸處畫氤氳。天公領(lǐng)略詩人意,不遣花開到十分?!保ㄔZ《馬家山》)花取半放,詩亦取不盡,是其妙處。葉燮詩亦從九分著意,寓惜花之心情,是一首富于情韻之作。
“亞枝低拂碧窗紗,鏤云烘霞日日加?!倍鋵懽髡叽巴鈭@中之梅,花開日盛。“亞枝低拂”句雖是寫臨窗梅樹,沒有清淺的溪水,卻仍具有疏影橫斜之意。詩人形容花色有明艷,常引云霞為喻,“鏤云”偏重寫花的質(zhì)感輕盈勻薄,“烘霞”偏重寫花的顏色艷麗鮮明?!叭杖占印眲t是從含蕊到吐放,漸漸盛開,不覺已“開到九分”。再下去便要開到全盛即“十分”。開到十分的花朵固然美麗無以復(fù)加,但詩人還是寧愿它保持九分的勢頭,接下去便寫這種祝愿。
“祝汝一分留作伴”,這也就是“不遣花開到十分”的意思。留一分保持九分,就可以長久與人作伴了。至于留誰作伴,那是語有出典的。蓋宋代處士林逋,杭州人,少孤,力學(xué)而刻意不仕,結(jié)廬西湖孤山。時人高其志識,賜謚和靖先生。逋不娶無子,所居多植梅蓄鶴,泛舟湖中,客至則放鶴致之,因謂梅妻鶴子?!白H暌环至糇靼椤北闶蔷鸵悦窞槠薜牧趾途缸飨?,然而林和靖早已作古,故末句云:“可憐處士已無家”。處士既已無家,那么梅花還留一分何為呢?所以末句實際上又暗含對第三句的否定。其實花開花落,自有規(guī)律,“祝汝一分留作伴”只是主觀上的美好想法。無論處士有家無家,梅花既開到九分,也就會開到十分,其花期已就過得差不多了。而詩中卻從梅花的有伴無伴,處士的有家無家作想,寫得一波三折,一唱三嘆。也就將詩人的惜花心情,于此曲曲傳出,極富情致,幾令人“不忍卒讀”。所以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