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這部小說雖然看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卻給我們每個人提了個醒:不管我們今后的人生之路還有多長,都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有沒有背離過內心。小編特地準備了局外人小說讀后感作文,歡迎借鑒學習!
局外人小說讀后感作文1
初讀這部作品,我只能感受到莫爾索的冷酷無情和他那“那與世無爭”的頹態(tài),好像這個世界與他并無關系,就連母親去世這樣與他有密切關系的事也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加繆對這顆像被冰凍了的.心的刻畫簡直妙極了:“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整個小說都是選用一種與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枯燥、呆板、閃爍的語言風格來連接全文的。作者選用這些超乎尋常、刻意追求的語言來宣揚人生的荒誕和無意義,主人公在多人眼中是荒誕的,眾人在莫爾索的眼中變是荒誕的。整部小說如演一幕滑稽的小丑劇,所有人包括觀眾都是荒誕的。加繆在這之中為我們提示了社會的丑態(tài)。
然而度娘說加繆并沒有僅僅停留在揭露社會荒誕的層面,原來他揭露荒誕的終極目的是要指向人們對本身的追求。在加繆的荒謬論中有一個有名的論點:“人生沒有希望但不包含絕望”所以要活得真實而不虛偽,莫爾索就必須堅持下去,哪怕是茍延殘喘,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沒有退路可走。
倘若這樣一想,莫爾索怎么好像又變得有點正面了?是的,莫爾索式的冷漠,具有積極反抗的基調,不失為一種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戰(zhàn)勝了荒誕,獲得了自由。
看文中的這一段“我喝了咖啡,想抽煙??墒俏要q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媽媽面前這樣做,我想了想,,認為這不要緊。我給了門房一支煙,我們抽了起來”平淡不驚的活著實刺激著讀者,使人感受到他的確是一個幸福自由人。甚至,當他坐在被告席上等待判決的時候,他仍無動于衷,他只覺得“這么一個老故事重復來又重復去,真叫我煩透了。”諸此種種,無不彰顯著莫爾索身上那種淡然的氣質,他對于一切都是那么滿不在乎,這大概也就是他幸福的源了吧。
可以說,局外人并不只指莫爾索一個人,而是許多具有相同生活狀態(tài)的人的代表,莫爾索的意義也正在于此。作為一個人,他是特別的,但普通卻往往富于特別之中,他身上有太多太多人的影子。莫爾索的個人世界也便成為一類人共有特質。也正因為有對莫爾索的探知,我們才能更深入地認識“局外人”這種現(xiàn)象。
局外人小說讀后感作文2
《局外人》講述了一個主角一步步從職員被審判成為一個死刑犯的故事。
原本,一切都和他沒有關系。他只是請了兩天的假參加母親的葬禮;只是不小心連上雙休日休了四天的假;因為和母親的疏遠,感情上的疏離,沒有在葬禮上流淚竟被當作是后續(xù)蓄意殺人的審判結果的重要依據(jù)。葬禮結束后情感的壓抑,使得他想去游泳放松,又偶遇了傾慕已久的瑪麗;兩人互生情愫,度過了緊接著而來的周末,也成了判定他品行不端的利刃。與鄰居薩拉曼諾的交談,丟失的狗,主角給出的去寵物招領中心等待的建議,似乎又不停為他的冷血無情作出豐富的佐證。
可是,這些又與他遇上雷蒙德有什么必然的關系呢?雷蒙德不過是個皮條客,打了自己的女人,又因為他的建議重新叫來女人并且羞辱毆打,還因此覺得找到了知己,與主角攀談成了朋友。于是,主人公的命運似乎滑向了另外一條道路。受辱的女人叫來了幾個阿拉伯人,矛盾不斷升級??墒窃诶酌傻碌氖⑶檠埾?,主角跟隨他一同去了馬森的家中,一路被阿拉伯人跟蹤。最后,阿拉伯人的刀,主角想穩(wěn)住事態(tài)意外奪到自己手里的雷蒙德的槍,以及最后主角因個人受到的挑釁與沖擊而接連開出的四槍……
一段段故事,一個個遇到的人,他們似乎并無關聯(liá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薩拉曼諾會繼續(xù)尋找他的狗,繼續(xù)咒罵他的狗,繼續(xù)懷念他的妻子;瑪麗會遇上一個新的男友,墜入新的戀情;雷蒙德會繼續(xù)他的皮條客事業(yè),與另外一個或兩個女人發(fā)生糾紛,惹出另外的事情;馬森依然會為雷蒙德拔刀相助,亦如他的妻子也會依舊在院子里洗碗;機器一樣的小個子女人會去盯著另外一個又一個罪犯,不斷地打字記錄一樁樁新的罪行;塞萊斯特的飯店還是會經(jīng)營下去;那些阿拉伯人呢,可能會為了他們的同胞去傷害另外的人;牧師依舊會高高在上,審視一切信眾的靈魂,企圖用淚水和聲音感化他們。
可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在主角看來,似乎只有已故的母親在行將就木時分依舊想去找尋‘未婚夫’的這種從頭來過的希冀能夠解釋他的壓抑:他覺得自己是局外人,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局外人,每個人都孤獨又自由地在自己的軌道上行走著。他是被審判的死刑犯,那么,其他人呢?他自己被堅定地審判成死刑犯的依據(jù)呢?他是出于防衛(wèi)開的第一槍,可是后面的三槍呢?又是誰賦予的誰審判另外的誰的權力呢?主角為什么又固執(zhí)地不肯與牧師交談呢?因為他根本就不認可自己被他人審判這件事。最后的情感爆發(fā),所有人都會審判,就連宣揚能夠寬恕一切的神父也會被審判。
我們似乎都是無辜的,我們似乎都是有罪的??墒?,何為無辜,何為有罪?
讀完全書,竟然沒有任何漣漪,卻又覺得暗流涌動。一種彌漫全書的壓抑和絕望,對死亡的反思,對普羅大眾的觀察,似乎永遠不會結束。
局外人小說讀后感作文3
《局外人》是法國著名作家阿爾貝·加繆所寫的小說,描述一個叫默而索的年輕人安葬母親之后,一直到因為防衛(wèi)過當致人死亡而被判為死刑的那段日子。小說語言冷靜又干脆,稍嫌單調的敘述揭示了默而索復雜的內心世界。
小說開頭一句即是:“今天,媽媽死了。”不知所措孩子一樣的口氣,大凡成人提到該類事,會尊稱母親,可是默而索卻不是。接著又是一轉:“也許是昨天……”,不經(jīng)意間,暴露默而索的漫不經(jīng)心和恍惚。接下來,讓人有點憤然,他從頭到尾沒有哭,還在母親遺體前抽煙。第二天,他就游玩的不亦樂乎,帶女友回家過夜。還幫一個名聲狼藉的鄰居懲罰他的情婦,因為“沒有理由不讓他滿意”。女友要和他結婚,他覺得“怎么樣都行”,女友一定要他回答是否愛她,他竟然說“大概是不愛她”。最后迷迷糊糊殺了人,對于法庭上的辯論也不關心,好像與他無關似的。默而索被判死刑,與其說是因為殺了人,不如說因為被指控“懷著殺人犯的心埋葬了母親”。在臨刑前夜,他拒絕神甫,卻想起媽媽。小說最后一句:“為了使我不感到不那么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許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讓讀者不由震驚!
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都是那么不凡,使得中間的有點枯寂有點冷淡的述說,頓時變得意味深長,平淡中現(xiàn)出深刻。作者把《局外人》的主題概括為一句話:“在我們社會里,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這種生存的荒誕感,人和社會的剝離的痛楚感,才使得小說有深沉的哲理。事實,評論界把《局外人》標簽為哲學小說。
問題是,默而索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從上面的簡述,默而索似乎是個冷漠的人,因為在母親下葬時候竟然不哭。默而索為什么不哭,小說最后解釋道:“媽媽已經(jīng)離死亡那么近了,該是感到解脫,準備把一切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默而索的冷漠似乎來自他的理性,但是正是這樣的“理性”使得他和整個社會道德系統(tǒng)脫節(jié)。
我們活在社會,必須接受傳統(tǒng)的價值觀,如感情,愛情,事業(yè),金錢等等。我們不能不遵守約定的風俗習慣,譬如母親下葬時候要慟哭,娶一個女人時候要說“我愛你”,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解。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背離這一切,那么無疑就成為社會這個“局”外面的人,最終被社會拋棄。
在社會拋棄了默而索,默而索也同時拋棄了社會。雖然生活在社會中,可是價值觀游離在社會之外默而索的悲劇在于,他沒有明確否認永恒,但是也不為永恒做一點努力,是一種含糊的態(tài)度。當大家都這樣解釋世界的時候,默而索卻要另外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難免成為局外人。
生存的無奈,在于精神往往和肉體的分裂,人和社會的背離,生之無限渴望和死亡無限逼近的矛盾。于是生存有時候就很荒誕。
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都是局外人,或多或少。譬如差生在課堂上,成為局外人。乞丐在繁華都市,成為局外人。每個異類,在他的特定環(huán)境里,都是局外人。默而索游蕩在我們周圍,千千萬萬,每個孤獨的背影,詮釋了生存的荒誕和無奈。
局外人小說讀后感作文4
正值青春的我,在了解《局外人》中默爾索的故事后,不禁感慨,信誓旦旦地自稱是局外人的人,實則并非局外人。他所用理性對待的人和事,一切看起來都和他想的一樣,可有亦可無,但在我眼中,這其實均是他能擁有的了。
“今天,媽媽死了,或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默爾索的這句話影射出他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母親的死,他并非無感,可直至母親下葬那會,他也未哭喪,守喪。在這個孝道的社會,默爾索無疑是被譴責的,可也有人會陪她做這些不合時宜的玩樂。與女友同居卻不談愛情,婚姻。插入鄰里的糾紛并為之開槍殺人卻無所謂朋友。這所有的一切,都令人為之困惑。
“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什么樣的生活都一樣,我在這兒的生活并不使我不高興。”這種想法與當今的“佛系少年”如此類似,可又不同。對于默爾索來說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認為既然這種命運選擇了我,而成千上萬的幸運的人卻同他一樣自稱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說的上帝,他們選擇的生活,他們選擇的命運,又都與我何干?他是如此獨特,上帝的一切皆為他所憎恨,他的世界中,信仰、一切只能由自己來把握。這是令我傾佩的,一個人能將自己對生活、理想的態(tài)度賦予行動中是很難堅持的。
當默爾索走上刑場時,他心想:“體驗到了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的我過去是幸福的,我現(xiàn)在仍然是幸福的。”原先的因證據(jù)不足,被判處罰及罰款,后在對方的“我控告這個人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里埋葬了一位母親。”結局的鋃鐺入獄,死前的言語都多令人心生憐憫阿!
一個用局外人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生活,理性的處理自己的事物,可現(xiàn)實是殘忍的。一顆孤立、封閉的心是很難在社會中很好的生存的`,人們會用慣性思考,認為的,來處理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一切,使所謂的特殊人或事消失。
簡簡單單的一本書,卻在敘述著一個不簡單的事。
局外人小說讀后感作文5
一天之內,把加繆的《局外人》看了兩遍。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正因為在這種簡潔日常的敘事里,主人公脫離常人的內心戲才顯得特別值得回味。
我想我基本上能夠體會默爾索。作為一個老實本分,或者說是對世界和生活沒太大抱負和期待的人,能夠得到的最好結局就是平淡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沒有什么不好,以這種個性,不必付出太多,換取波瀾不驚的一輩子,其實是性價比很高的一件事。在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且說服了自己溫和寬厚良善的個性只值得一個平淡是真的人生之后,這個故事猛然給了我當頭棒喝。
這個警醒就是,無所謂的隨便的好說話的處世態(tài)度,在平時不會帶給你什么麻煩,甚至還可以規(guī)避掉很多的麻煩。但是,等哪一天你真正需要為自己申辯的時候,為嚴重如生死問題申辯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一直以來的散漫冷淡無謂的處世哲學態(tài)度徹徹底底幫不上你的忙。這么多年來你已經(jīng)習慣了不去主動選擇,不去爭取,不去感受外界。最后,你就會像默爾索被宣判死刑之后,在有機會說一些話時,只說出了“沒有”二字。加繆甚至沒有給這時的主人公多余的心理描述。
作者有許多深遠的意圖,比如批判司法審判中以道德臆測代替事實依據(jù)的荒謬,每一個配角的臉譜都非常生動,他們組成了這個可笑的世界,是默爾索們懶得開口對話的世界。然而,諷刺的是,這世界手握權力的人大多是這些自以為是的浮夸的急于站在自己想象的道德制高點藐視普羅大眾的人。
我個人不太同意譯者序中所說的,加繆對主人公的個性有多少的肯定。我只是感覺到,這種人存在于每個時代,需要被真實地呈現(xiàn),給那些個性脾氣如他一樣,對這個社會感到虛無冷漠和絕望的同類,找到一點共鳴而已。
但是,我為什么要說,深邃必要吃苦。通常,默爾索這類人都有著極為內斂深沉的性子。不論他是出于懶惰、無力、鄙視都好,他無法向世界敞開心扉,所以永遠向內地忠誠自我。他說,人即使只活一天,就可以在監(jiān)獄里待一百年而不會難過??梢姡炕貞涍@種留存于內在的東西便可以很歡愉。他對黑夜、黎明、天空。海水、氣味這些非人際交往的自然世界有著非常敏銳的觀感力。所以,事實上這是一個深邃的人。以我的個人經(jīng)驗而言,一個深邃到過度自溺的人,不光在情感上常常吃苦(當然其幸福感受力也許強于一般人),在現(xiàn)實中也常常吃虧。
于是,問題來了,到底要不要做一個局外人。坦白說,我有那么一刻真心佩服默爾索。有時候無力感是很迷人的,就像重感冒的鼻音一樣性感。為什么,因為慵懶。當你背過身去,以一種Idon’tcare的姿態(tài)懶洋洋地作別這個操蛋的世界,也不失為一種高冷的風情。但是,局外人的風險并非人人都能承受得起,如果你能夠像默爾索那樣最終在夏夜、星光、田野、土地和海水的撫慰中,坦然地清除掉痛苦和恐懼,平靜地走向死亡,那么就請任性地對這個世界冷眼相看吧。
但是,我還不能夠。
我常常對這種堅硬如頑石的靈魂著迷,愛他們的冷酷無情和這背面的洶涌熱烈,也愛他們抽身局外拒被規(guī)訓的真實自我。但是,我不允許自己這樣,我選擇帶上盔甲。所以,永遠只能向書中的他們表示欣賞和致敬。
之后,幽怨地對自己說,深邃必要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