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一
張定是一位普通的中國人,他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才華,也沒有豐富的社會資源,但正是因為他的善良和奉獻精神,他在身邊的人們心中成為了一個感動中國的人物。這篇文章將介紹張定的故事,并探討他的體會和心得。
第一段: 張定的故事
張定是一個出生在農村的年輕人,從小家境一般,但他一直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情。在讀完初中后,他沒有選擇走上城市的大路,而是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幫助父母種田。盡管種田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他從不抱怨,總是積極樂觀地面對。他不僅努力工作,還盡力照顧鄉(xiāng)親們的生活,時常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第二段: 張定的奉獻精神
在張定心中,幫助他人是一種天職,一種責任。他熱心參與當地的公益事業(yè),積極參與慈善活動。當村里碰到困難時,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組織和帶領大家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即使面對經濟拮據的困境,他從不吝嗇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資源。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深受村民們的尊敬和喜愛。
第三段: 張定的感悟
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張定也收獲了很多。他認為,幫助他人不僅能改變別人的生活,也能啟迪自己的心靈。他堅信,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影響和幫助別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正是因為這份信念,他在生活中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始終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
第四段: 張定的心得體會
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別人的奉獻和幫助。張定的故事告訴我,只有在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時,我們才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美好。其次,我認識到了幫助他人不僅能改變別人的生活,也能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更多的意義和成就感。最后,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個杰出品質——堅持不懈。張定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和成就。
第五段: 結束語
張定的故事是中國社會中無數感人事跡中的一個縮影。他的善良和奉獻精神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贊譽。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關心和幫助別人,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就能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物。正是這種無私的付出,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社會的溫暖。張定的故事將激勵我們每個人去付出愛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二
最初,其實沒人看好蘇炳添。他的身體條件并不優(yōu)越。小時候在體校,甚至曾因身材矮小,而遭遇教練勸他離開田徑隊。從10秒59到9秒99,蘇炳添用了整整9年。
我們總以為天才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生來就是天才。殊不知,那個在舞臺上閃著光的人,他在灰暗的角落遭受過多少寂寞,付出了多少無人問津的努力,又耐受了多少回脫胎換骨的自我蛻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是因為從父母眼中看到了光,孩子未來的模樣才被被慢慢點亮。就拿運動健兒來說,如果您也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終身鍛煉,終身成長,在家庭中也不能忽視體育的重要性。
首先父母要有體育鍛煉的愛好,定時拿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只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父母要有良好的體育習慣,以自己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帶孩子多進行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體魄與身體素質。
其次,體育鍛煉是提升孩子意志力、自制力的重要方式,當然,這需要家長充分引導,以身作則!孩子由于還處于未成年階段,對待困難容易氣餒,容易放棄。父母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失敗觀。
此外,家長還可以及時關注一些體育方面的話題,讓孩子接受到一些體育知識,提升體育的興趣。在飯桌上,茶余飯后之時,不再只一味關注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多給孩子講講體育新聞或者趣聞,對提高孩子對體育的興趣頗有助益。
學會冷靜是人生必修課
沒有人會生來成功,如果孩子們在學習過程遇到了問題,我們也不能急于指責孩子,而是應該耐心地找出問題,分析解決辦法。譬如,試著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建立錯題集,改進寫字速度……總之,請相信,這世上沒有毫無理由的成功,不過是找準方向,然后不斷努力罷了!
頂級運動員如此,我們的孩子更如此。
蘇炳添父母對兒子的評價很低調,只說努力了就好,結果怎么樣現(xiàn)在誰都不能下定論;兒子能有多點時間回家看望父母,他們倒是高興,一年見不上一兩次面,挺想念兒子的;當然,不能影響比賽和學習,兒子既要好好比賽,也要好好讀書,將來年紀大了跑不動了,能有份穩(wěn)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蘇炳添父母對孩子不驕不躁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蘇炳添對待比賽時才能永遠保持一顆冷靜踏實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蘇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護自己的身體。他作息非常規(guī)律,晚上23點睡覺,早上7點多起床,不抽煙不喝酒,也不追求大運動量訓練。他曾提過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訓練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閉備戰(zhàn)的時候,成績也不比今年的成績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沒有比賽,然后在5月底的時候就訓練過度,就出現(xiàn)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鉆石聯(lián)賽取消,國內所有的比賽都取消,我自己就請假回家了。”
這就是蘇炳添之所以能夠在31歲依舊成為中國短跑領軍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對任何情況,他都極度自律地完成訓練計劃;不管年齡多大,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的成績,將技術推進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變和嘗試。
有時,那些努力和嘗試并不一定能幫助到他,就像他所說,有的帶來了傷病,讓人不得已選擇放棄,但有也有另一些帶來了積極的進步,激勵人繼續(xù)打磨到完美。
正是蘇炳添對待短跑的極度自律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極限,做到更好 。我們的孩子不一定要成為冠軍,但也應該有進取心,對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專注的態(tài)度,自覺自律地努力達到目標。
“我們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這一點(站上奧運決賽)了,我希望我們后面的年輕運動員,可以借鑒我的訓練手段,然后調整,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資源?!?/p>
站在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里,蘇炳添說到了劉翔,“劉翔就像是中國田徑的開路人”。而如今,蘇炳添成了下一座燈塔,把劉翔給他帶來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遠。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三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從小目睹國破家亡、戰(zhàn)火紛飛紛飛,他燃起了報國夢想,造飛機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國成立后,沈忠芳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在飛機設計專業(yè)學習。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學們,大干一百天,終于將中國的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送上藍天,這是他的畢業(yè)設計,也是兒時的夢想。
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國防部從事導彈研究工作,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導彈人生的開始。
中國的導彈是從仿造開始的,但是真正創(chuàng)新則是依靠我們自己培養(yǎng)的人才。當時美國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頻繁進入我國空域偵察,高炮部隊設伏防衛(wèi),當時礙于其飛行高度達到了21000米,飛機夠不著,高炮打不準。
為了震懾敵人,摧毀u2高空偵察機,我軍開始自主研制地對空導彈系統(tǒng)。其中艱辛自然不必多說,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自此u2不敢來犯,我國導彈核心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獨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規(guī)范。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四
“分毫”指的是數量較小的金額,“千萬”指的是數值極大的金額,兩者分別可以看作窮人與富豪。分毫積攢往往是節(jié)儉樸素的人,千萬捐獻則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積攢”并“千萬捐獻”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這對夫婦了。
為何這對夫婦如此讓人感動?
他們一分一毫地積累著財富,若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也會被他們的堅持不懈驚嘆到,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羨慕別人整日大魚大肉、飾品衣服多如山而拋棄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兩人之間的濃厚感情是任誰也抹不掉的,與當今社會男男女女頻繁交往分手、動不動離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讓人們感嘆夫婦善良本性的同時,對他們忠貞不渝、白頭偕老的愛情感到羨慕。
一生省吃儉用的夫婦倆,一直都過著樸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絨睡衣穿了大半輩子。一般人“分毫積攢”,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想積累為數不少的財富,而獲得旁人的羨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錢財、夸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表面上斗志昂揚滿面紅光,實則心中空蕩沒有些許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見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錢去買些嘗嘗鮮,這也許包含了自身的強大毅力與獨立自主的優(yōu)秀品質,但與這對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的積攢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如若僅僅只是標題中的“分毫積攢”四個字,那也不會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千萬捐獻”似乎一直被認為是富豪的專利,大概是人們條件反射地認為只有錢多的人才會愿意捐如此大數額的款。而如今這一對夫婦倆不同于常人的做法,著實立定了人心難測的定論。
夫婦倆捐獻的巨額財富,光是數值就足夠讓人感動,而了解了他們艱難的積攢經歷之后,更是不禁讓人站起為他們鼓掌,為他們獻上鮮花與掌聲。最可貴的品質并非是如復一日的積累,而是愿意拋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去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們,給予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當全場觀眾掌聲雷動之時,一時間一股暖流涌上心頭,能讓人們感動到如此地步的,大概就是這些平凡卻又善良節(jié)儉的純樸百姓吧。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五
孝悌忠信禮儀廉恥,本是中華民族興盛之源,而如今的社會,恰恰少了這些。
所幸,《感動中國》始終在尋找,尋找那些或名揚四海,或默默無聞的人,得配英雄之稱的人。
是它,喚醒了中國人沉睡已久的民族魂!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背后,是一顆顆赤熱的心,一個個感人肺腑的事例之中,暗含著一種民族魂!
中華民族的、對民族魂的缺失凸顯了此節(jié)目的重要性,是該節(jié)目彌足珍貴。
是它,喚醒了中國人沉睡已久的民族魂!
可悲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居然喪盡,民族魂靠少數人承擔,在這危急關頭,
是它,喚醒了中國人沉睡已久的民族魂!
節(jié)目里,一個個身影,證實了什么叫做美德,詩似的頒獎詞中,包含了億萬人的感受,雷鳴般掌聲里,釋放出人民對楷模的崇高敬意!
是它,更是他們,向中華民族的、完美詮釋了何為民族魂!
朝代更迭,異族統(tǒng)治,永不磨滅并使無數人警醒的,是民族魂??!
《感動中國》何以感人,正因為它弘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的民族魂。
向楷模學習,提升自我,讓明天的世界,多一分浩然正氣!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六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里,他們并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說,他并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后,他們經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里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著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p>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
家中有小是個寶,兒女是全家人的希望?!皼Q不能把貧困傳給下一代,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p>
不論天陰還是下雨,常常是別人還沒有起床,夫妻倆就上山找豬草,下地種莊稼。
“靠養(yǎng)牲口、種莊稼增加收入,是我們靠自己努力能夠做到的?!睆堩槚|說,妻子雖然沒有雙手,但她的腳像手一樣靈活、有力,煮飯、喂牲口、針線活等家務,她樣樣能干;除草、收花生、種紅薯等農活,她樣樣在行。
夫妻同心,黃土也能變成金。面對困難,張順東總鼓勵妻子說:“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么坎過不去?!狈蚱迋z就這樣相互扶持著走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
春天,他在山溝山洼圍水,她在稻田里用腳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里除草;秋天,他用一只手掰包谷,她背著籃子站在地里接著;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縫補衣服、教孩子讀書。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睆堩槚|說,身體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干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lián)絡員,為村里的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lián)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fā)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脫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七
我采訪過不少先進事跡報告會,這次,第一次從臺下采訪改成了臺前宣講,向大家介紹我認識多時的采訪對象毛卓云。
老毛的戰(zhàn)場沒有刀光劍影,卻也兇險無比,他的課堂沒有講臺話筒,卻也教化心魂。高墻鐵門,是要鎖住邪惡與流毒,卻并不遮擋他將正心正行的光亮照進人性的黑暗。即使這樣的過程,如行走于堅冰,他也要破冰而行。
自從寧波市看守所設立專門的艾滋病犯監(jiān)區(qū)以來,我就想去采訪,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直到20__年,才得到許可,走進禁區(qū),也認識了老毛。老毛質樸、健談,平實的語言里透著鄰家大哥的親和力,給人很強的信任感。在這堅壁高墻中,他像一股暖流,他那并不偉岸的身軀,總是散發(fā)著強大的磁場,有一種無形力量。
我們媒體的報道采寫一開始定位在設立艾滋病犯監(jiān)管的角度。但幾次接觸,我發(fā)現(xiàn)這個被大家親切地喚作“老毛”的質樸警官,才更應成為焦點。
老毛是一位警營里的學者。在12年的工作中,他幾乎每天都要和艾滋病在押人員談心,每次談話和心理疏導后,他都會將對方的心理反應、情緒變化等記錄在冊,因此也積累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和研究素材,摸索總結出一套獨特而可操作的“五心法”。他五大本十幾萬字的工作筆記,無論從所耗費心血來看,還是作為可資研究的一手資料而言,都彌足珍貴。
老毛也像一位醫(yī)者。他用學到的知識首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做通了身邊相關人士的思想工作。他更在工作中,為每一名監(jiān)管對象尋找和研制獨門“藥方”。
老毛還是一位師者,對在押人員,既授業(yè)又解惑。比如有一批艾滋病犯是文盲和半文盲,老毛就給他們準備了紙筆和課本,還手把手教他們寫字認字,給他們講道理說文化,監(jiān)室成了文化補習班。
老毛更是一位善者。病犯對老毛如父如兄如師如友的信賴,稱老毛為“毛校長”“毛老師”“毛爸爸”,無疑是因為老毛的善心和善行。無論是擁抱狂躁,安撫哭泣的病犯,還是陪著病犯盡孝,善心和善行總是相輔相成。而每一次接近病犯,都如同接近黑色的魔障啊。
當然,老毛用時間和實踐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忍者。12年來,監(jiān)區(qū)里的在押人員一茬茬地換,不換的,是老毛。他很喜歡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這幾乎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踐行初志的最佳總結。
老毛無私無畏、坦誠質樸、真心善行,他也正是千千萬萬普通警察砥礪前行的代表。記錄這樣的人民警察是一個記者的責任與使命。我很慶幸,能認識他,用我的筆記錄講述他的故事。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八
看感動中國,不僅僅是為了積累素材,我想,更多的時候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激勵自己要相信美好,相信好人終有好報,相信社會依舊充滿溫暖。
“偉大!”“感動!”“榜樣!”這段時間,巡邊老人魏德友的故事引爆網絡,引發(fā)網民的關注,同時魏德友夫婦也入選了 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裕民縣各族群眾紛紛為老人點贊。
今年76歲的魏德友老人,在中哈邊境50平方公里的無人區(qū),他和老伴守了52年,走了近20萬公里,被譽為邊境線上“活地圖”。他用自己樸素的方式詮釋了一個普通老兵的愛國情懷,也因為他的事跡激勵了新一代的年輕人。
今年39歲的馬彩云是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的一名普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已經22年了,她告訴記者平時工作忙,有時候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時間照顧,所以有時候也會忍不住抱怨,但在電視上看到魏德友的事跡后,讓馬彩云有了新的認識。
“今天我在家看電視,看到魏德友老人守候邊境52年,非常了不起,我為老人感到驕傲,以后我也要像他學習,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瘪R彩云說。
察汗托海牧場克什瑪布拉克村村民張華從電視上觀看了海比爾·艾合麥提的事跡后敬佩地說:“作為新疆人,我的心里面特別的驕傲和自豪,以后我也要向老魏叔學習,因為堅持了就會有收獲?!?/p>
魏德友老人堅守邊境的事跡在裕民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有網民在微博上贊揚老人是“新疆人的光榮和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p>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九
昨晚,“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播出,南昌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獲評“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對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頒獎辭是:“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萬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附近經營一間露天廚房。最初,老兩口在腫瘤醫(yī)院旁的小巷里經營油條攤位。每當收攤時,總有患者家屬前來借鍋灶炒菜,夫婦倆從不拒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求助,萬佐成和妻子就買了十多套廚具和煤球爐,多的時候,一天有近三百人來炒菜。因為設備大家共用,所以這個廚房被親切地稱為“抗癌廚房”。
為了讓“抗癌廚房”能維持下去,萬佐成夫婦開始收一點成本錢,炒菜收0.5元,后來,煤球漲價、電費漲價,兩人難以支撐,炒1個菜就收1元,維持收支平衡。
即便是春節(jié)期間,這里也不打烊。今年大年三十,這條小巷和平時一樣擠滿了癌癥患者和家屬,這個已經開了18年的愛心廚房,今年還為患者和家屬準備了免費的年夜飯。
萬佐成夫婦的初心十分簡單:“能讓病人吃得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他們還經常開導、幫助病人,讓大伙感受到家的溫暖。
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篇十
2月18日晚,“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鐘揚、杜富國、呂保民、馬旭、劉傳健、其美多吉、王繼才、王仕花、張渠偉、張玉滾、程開甲等11位候選人成功當選“感動中國度人物”。
這些名字,著實普通,卻又不平凡。
鐘揚,“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他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他援藏,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qū),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y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
杜富國,“勇斗歹徒的退伍”,去年10月中旬,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他對戰(zhàn)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zhàn)友安然。
馬旭,“生活節(jié)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20,她向家鄉(xiāng)木蘭縣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筆巨款是馬旭與丈夫一分一毫幾十年積累而來。他們至今生活簡樸,住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院里。
程開甲,“兩彈一星功勛”,他從1963年至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chuàng)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yè),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還有“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建、“雪域油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守島衛(wèi)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等等。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用“工匠精神”熱愛著自己的工作。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堅持著自己的“信念”。